【馨咨询】孩子和学校老师关系很糟糕到影响学习

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,也有过一些我们很喜欢的老师和几个我们不喜欢的老师,可能也和老师发生过冲突。回想一下,你不喜欢的那个老师,他所教的科目你的成绩如何?相比你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的成绩相比呢?哪科学的更轻松、愉快、分数高?师生关系在今天可能更加凸显,曾经权威的教师形象,现在被挑战着、约束着,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清晰,双方的冲突、摩擦中,影响更大的肯定是我们的孩子,作为家长我们怎么处理?
记得曾经社会宣传的教师形象吗?是蜡烛,一个悲情的角色定位。无疑对老师这个职业身份有着过多的道德要求,时至今日,这个形容、定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本身都已经不能认可了。我们对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的教师是需要有道德要求的,但是教师也是人,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价、要求老师也是不公平的。但是现实是,很多老师的道德基本点做的都有所欠缺。师生冲突的发生,双方都是不能免责的,今天只和大家谈一谈如果是教师身份行为的欠缺,家长怎么应对?
记得去年我的咨询师来过这样一个女孩,她被介绍来这里之前,我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发生情况和严重性,小心翼翼的和女孩触摸这个问题。女孩初二,笑起来很温柔,言语表达清晰但是很羞涩,声音很小,小时候学过舞蹈,是个让人感觉很温暖、柔软的女孩子。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自己说不太好,升学率挺低的,自己的成绩在班级里面中下,成绩一直没有提高。两个月前,班主任老师找到女孩的妈妈说孩子成绩一直没有提高,怎么讲都不见效果,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儿童医院做个智商测验。妈妈觉得不至于至此,孩子也就是成绩不太好,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,但是由于的班主任老师要求,家长也就同意了。经家长描述,孩子到医院拿到智商测验的问卷和工具的时候,气的手哆嗦,一直在流眼泪,胡乱答一气,结果出来是86分(90-110分是近50%人群的智力水平),当时医生告诉家长和孩子这个分数没有定性的含义,因为孩子答的时候不是认真状态,不需要太多在意,没有差别。妈妈也告诉女儿说这就是给班主任一个答复,走个形式而已,别往心里去,但是孩子回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,也没什么笑容。后来拿着这个结果,班主任、教务主任、家长、学生一起谈这个事情的时候,班主任老师拿着86分的结果单页扔给孩子,问:“你知道这是什么吗?”问了几次直到孩子回复她是智商测验结果,期间教务主任、家长都没有干预。
这个个案情况,
现在家长的年龄都是学校权威教育走出来的,对于老师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顺从、讨好,以至忘记了孩子才是我们的第一位,忘记了老师并不是永远都是对的。在上述个案比较极端的情况下,家长一定要坚定的维护孩子的利益,向学校、老师坚决的说不,甚至可以寻求校长、教委的介入。因为家长的妥协不会迎来老师对孩子真正的尊重,只会变本加厉,因为他们认为家长好欺负,
孩子的世界简单且小,外面所有的伤害都是能在家庭中疗愈的,家庭的伤害让孩子在外面寻求接纳、谅解是非常难的。可是如果外界伤害了他们,家庭又做了帮凶,如此幼小的他们又能怎么办?